论名气,LinkedIn也许比不上Facebook,但是论经营,前者绝对比后者有一套。LinkedIn不在乎在线广告、订阅服务这样的小生意,他们更关心如何把用户的简历变成提款机。Facebook已经跌破发行价,而LinkedIn的股价却涨势如虹。
3年半以前,杰夫·韦纳来到LinkedIn担任首席执行官。当时这家公司年亏损450万美元,收入来源只有在线广告以及9.95美元每月的低价订阅服务,主要针对记者或者基金经理。此后韦纳制定了一项核心战略,他们将重点转向企业,为企业招聘人员提供服务。每个企业账户的售价为每年8000美元,现在成千上万的公司使用LinkedIn的旗舰产品Recruiter来招聘有经验的员工。对于人力资源部门而言,拥有Recruiter账户就像债券交易员拥有彭博社的数据终端一样,这个账户价格昂贵但必不可少,更重要的是,拥有它才表明你是圈内人士。
Facebook总是不断地折腾,而LinkedIn却一直在闷头发财,最好的区别二者的方法就是考察这两家网站的财务效率。根据ComScore的数据以及公开披露的财务资料,可以大概估算出每个用户浏览一小时后,两家网站各自能获取的收入:LinkedIn为1.3美元,而Facebook只有可怜的6.2美分。
有人可能认为用户数量决定一切,但事情远非这么简单。Facebook85%的收入源于广告,但用户不浏览网页,Facebook就拿不到钱;可一旦你在LinkedIn注册,这家公司则通过你的信息来获利,而不是你的时间。
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,两种模式的差距可能还将扩大。在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上很难显示广告,这给Facebook和Google带来了很大的冲击;而现在有22%的用户通过移动终端访问LinkedIn,比去年增长了8%,这种增长表明LinkedIn将有更强的盈利能力。
LinkedIn成功最关键不是利用已有的技术而是在于把握时机,如今的社会风气就是不断地换工作。从前,人们普遍认为公司提供了一份终身的职业,而将自己的信息公之于众以获得招聘者的注意既无礼又危险。但此后出现的一系列解雇潮、合并潮以及有些公司的部门整体被像垃圾一样处理掉的事件后,人们的态度发生了改变。根据美国劳工部2010年的数据,在整个职业生涯中,婴儿潮一代人平均拥有11份工作,其中还包括大量短期工作。各层次的雇员都开始适应这种趋势,他们不再像过去那样忠诚于自己的雇主,在LinkedIn上填写个人资料被认为是非常明智的。
而对于LinkedIn而言,海外市场的机遇大于挑战。现在LinkedIn60%的客户在美国以外,但国外的收入只有36%。缩小这两个数据之间的差距,将给LinkedIn带来巨额利润,因此去年LinkedIn在德国、日本、印度、西班牙以及中国香港都开设了销售办事处。